申姓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508 | 回复0 | 2022-10-28 08: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申姓渊源

申姓----炎帝之后,四岳之裔,以国为姓,源于姜。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育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传位黄帝后,炎帝族的头人官居四岳。据中国历史新编记载:四岳,炎帝族,有大酋长的继承权和很大的议事权。如尧帝时四岳推荐舜作尧的继承人,被尧采纳。至虞夏时封为申国(后人称为古申国),原封地在今甘肃省华亭县西北岳山(今六盘山的一个支脉)。后全族由陇东沿陕北东迁,至商朝时进入山西霍太山区,灭掉当地的霍国,改霍太山为太岳,定居下来,仍臣服于商。 申国自封国之初即与周国交好,长期通婚。如周的始祖后稷即为姜女所生,后稷后裔古公的妃子也姓姜。周武王的皇后叫邑姜,所以周武王起兵讨商时,申国积极支持,助周伐商,到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时,除姬姓之外,以姜姓最多。并封申国国君为伯爵,成为周之属国。到周宣王时,南方诸国兴起,为镇服南方,改封王舅申伯于谢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北郊〉,在序山下为申国立宗庙,建都城,并进封为侯爵。宣王死后,幽王即位,仍娶姜女为皇后并生太子宜臼,后幽王昏庸,宠爱妃子褒似(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即出于此),逼死皇后废掉太子,改立伯盘〈褒似子〉为太子,宜臼逃出京城,投靠申国。幽王得知,起兵讨申,申侯便联合同族诸侯及西域犬戎围攻幽王。幽王兵败马骊山被杀,褒似、伯盘被俘。申侯联合诸侯,扶立原太子宜臼为平王,迁都洛阳。至此西周灭东周立。申侯也因扶立周平王有功进封公爵。东周初年申国势大,不少诸侯都听命于申,申国便乘机向东扩展到今信阳一带,信阳北长台关发现一古城址,经考证认为是申国后期东扩的陪都。因位于南阳之东被称为东申。现今河南省信阳市的简称就是申。 到春秋时期,楚国兴起,向北扩展欲争霸中原,申国首当其冲。公元前688年先灭谢申,两年后又灭东申,并把申人往楚国腹地迁徙,部分申人北走齐鲁,申国被灭后,申人为了纪念故国,开始以申为姓。如春秋后期,楚有大将申挚、申包胥,齐有申蒯、申鲜虞,鲁有繻、申须、申夜姑及孔子的弟子申党、申棖,战国时韩国宰相申不害等。


二、申姓始祖

申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次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焚,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不吃周朝的粮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于谢(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区北郊),建立了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后楚王封楚厉王之孙包胥申地,又有楚国贵族血脉之申姓。 申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23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七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1%。(又传说排名第188位,每千万人中有5349人。)百家姓排名第298位。 二、 姓氏来源 关于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大体上有三:
(1)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谢(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此说法为申姓来源的主力军。全国各地的汉族申姓大部分均为河南南阳申氏后人。
(2)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所灭。其后人也以申为氏。
(3)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这个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带,今黄浦江就叫申江(战国时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地,申江改春申江,这是后来的事了),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4)后楚王封楚厉王蚡冒公之孙包胥申地,又有楚国贵族申包胥血脉之申姓。

三、 郡望堂号【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魏郡:汉高帝初设,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堂号】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四、申氏有一分支系元皇裔永年申氏乃一门望族,经过600多年的发展,申姓遍布冀南大地。申姓家族中世代相传着一个关于“铁锅申”和“锅片申”的故事。其太始祖为元顺帝胞叔,名曰王景。1368年,朱元璋起兵亳州。明兵北上,元顺帝逃离大都,北抵和林,元裔被明兵杀戮殆尽。作为元朝遗老、皇亲国戚的曰王景,为保一家老小的性命,携带家眷迂回山西绛县,避兵屯留。 曰王景有十八个儿子,依次为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临、文翰、文简、文瑞、文宪、文义。另外还有六个女儿。为存宗嗣,曰王景把18个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以后将自己的姓氏都改为申姓,并命人持自家的一口铜锅砸为十八片,曰王景自己在锅片上按大小排序写上号码,并按印记,以便后人相见时以此为证。曰王景命众子各执其一,分散逃生,又命四子文美暂留绛州,看护家院,自己与长子文秀逃至河北沙河县西山区隐居。这就是后来“铁锅申”和“锅片申”的来历。从此,也诞生了一个新的”申”姓分支。

五、 历史名人
1、申枨: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2、申党: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3、申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所以号为申包胥。春秋时做楚国大夫。与武员即武子胥有很好的交情。武子胥因为父兄被害逃往吴国的时候曾对包胥说:"我必复楚国。"包胥回答他道:"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武子胥以吴军攻楚,入其都,包胥跑到秦国求救,不吃不饮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终于被感动了,派了五百辆战车去营救楚国,打败了吴军,楚昭王于是得以保国,要奖赏包胥,包胥逃而不受。后出使越国,助越灭吴,越王因楚已称王尊称其王孙包胥,后老逝于琅琊运回申地葬。所以古吴越两地、山东琅琊应也有申包胥后人,至于申地更不需多讲。
4、申不害: 战国时韩国京人。他在韩国朝廷中作了长达十五年的宰相,以很高明的领导才能把韩国的政治、外交处理得井井有条,使韩国虽然处于一个战乱连年的年代但国家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和袭击,因此而边的国富民安。他的学术上的思想源于黄老,主张刑名,和韩非子一起被称为申韩,是法家的始祖,其著作有《申子二篇》。
5、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明朝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深得张居正的赏识。先入朝廷做官,后因性格倔强而被罢免。死于文定。著有《赐闲堂集》等。申 伯:西周时申国国君,宣王母舅。为周卿王,佐宣王中兴有功,赐谢邑,筑城定居,以卫南土。时贤相仲山甫,称之曰:“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6、申佳胤、申涵光、申涵昐、申涵煜:河北永年人,父子四人俱有名时当时。父申佳胤是明末进士,历太仆丞,阅马京畿。李自成破北京后,自杀,有《君子亭集》。长子申涵光为广平三君之一,绝意仕途,以理学训其两弟,有《聪山诗集》、《荆园小语》、《说杜》等。涵昐、涵煜皆进士及第,涵昐有《忠裕堂文集》、《诗集》、《史籍》等,涵煜有《江航草》、《敏求集》等。涵煜子申廷页诗书画俱工,有《耐俗轩诗集》。
7、申伯纯,北京丰台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谋、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华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交际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政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79年7月13日逝世,享年81岁。著有《西安事变》等。
8、从江苏苏州吴县申碧岩,约吴县三世祖,迁往广东梅州,又后代传到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也有福建的。
9、申佑.贵州务川人,明末监察御使,在土木堡战役中代帝赴难、为国捐躯。
10.申贵,武安人,明初18逃亡兄弟之一,传于今24代,子孙2500余。
11、申 恬:南朝宋魏郡魏(今河北省魏县)人。历下邳、北海二郡太守,有政绩。后迁青州刺史,督冀州,防卫边境,劝课农桑。性清约,外任频繁,妻子不免饥寒,为世所称。官终豫州刺史。
12、申 泰:庐州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官吏。明严多干才,锄奸祛弊,有“清同剑水”之誉。任延平知府时,上以搜赃之名考之,止得米三升,钞一贯,为天下清廉第一。
13、申 佐:广平府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明代官吏。嘉靖间进士,曾单骑出塞,调画定盟,使俺答汗称臣献贡。以功擢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14、申 纶:广平府永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历任四川、云南按察使副使。性忠亮有雅量,莅官以廉洁著称。
15、申 相:山西长治人,明代名医。以医为业,研究脉理,尤精伤寒一科,人称良医。有《诊家秘要》、《伤寒捷法歌》。
16、申 蕙:江苏长洲人,清代女词人。书法孙过庭。诗苍老,不作闺秀阁中语,工词。与归淑芬齐名,所著《缝云阁集》与归之《云和阁诗》并称《二云阁诗草》。 17、申汝慧:山西灵石人,清代官吏。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历任安徽宣城等县县长,后又升为无为州知州。在任期间,屡逢旱涝等天灾,多行善政,为民称诵。
18、申长雨: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人,1980年9月参加工作,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计算力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12月4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19、申雪:体育界双人滑雪女运动员,奥运会金牌得主;
20、申军谊:著名演员。

六、迁徙分布由上可知,申姓发祥于今河南南阳一带。春秋初期,申国很快就被强大的楚国吞并了,伯夷的后人很可能很快纷纷以国为氏而姓申了。据许多学者判断,先秦时代的楚国,有很多姓申的人士,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春秋战国期间,申姓名人云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骊、申蒯、申枨、申叔仪等,这些名人分布于鲁、郑、楚、韩、晋、吴等国,表明当时申姓人已分布于今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江苏等地。西汉时,申姓名人依旧甚多,有必要提一下的尚有栎阳(今江苏省溧阳)人申砀,苍梧(今属广西)人申朔,表明此际已有申姓人入居祖国南端——广西。此期至东汉,东海人见诸史册的申姓有申咸、申转、申君,为后期申姓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汉末期,有申仪入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申姓发展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此期,申姓历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阳郡开始形成,并逐渐昌盛起来,并有力的推动了涵盖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申姓的发展。隋唐之际,申姓有一支由湖北迁居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并有一支由丹阳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五代十国到两宋,申姓族人已广泛地分布于今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此际,已有申姓人迁居至今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清初,闽、粤一带的申姓开始陆续有人迁至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亦有豫鲁一带的申姓迁入东北。 如今,申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申姓约占全国汉族申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七、宗族特征
(1)、得姓历史悠久。其得姓大约是在二千八百年前的上古时期。
(2)、申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
(3)、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如列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共有三十七名进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为最多。共五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